瀏覽次數:144 次 更新時間:2020-06-10
一、引言
地源熱泵是最早起源于20世紀早期的瑞士的一個科學家的發(fā)明專利,而地源熱泵真正意義上的商業(yè)應用卻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近二十年的發(fā)展當中,該項技術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并廣泛應用,中國的地源熱泵市場也日趨活躍。
二、概述
地源熱泵(GSHP,Ground-SourceHeatPumps)是一種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也稱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熱又可制冷還帶有熱水功能的高效節(jié)能空調系統(tǒng)。地源熱泵形式一般有:土壤熱交換器地源熱泵、地下水地源熱泵、地表水地源熱泵。
地源熱泵的能源的80%來自可再生地熱能源,成本低廉,其它20%為用電,其能效比超過1:4,也就是說,用地源熱泵用一度電能可以帶來4kw以上的熱量。用這樣的空調,冬暖夏涼,還能產生生活熱水,更重要的是,煤、油、氣等傳統(tǒng)能源再怎么漲價,也不用擔心。
地源熱泵的特點是:1、屬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屬于節(jié)能高效的技術應用;3、無污染源排放的環(huán)保產品;可改善城市景觀,減少煙囪;4、一機多用,既能制冷供熱,也能產生生活熱水。應用范圍較廣。
三、地源熱泵的現狀
地熱資源作為可再生資源,目前已有110多個國家在開發(fā)利用,以12.8%的開發(fā)速度遞增。中國地源熱泵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就曾在上海、天津等地嘗試夏取冬灌的方式抽取地下水制冷,天津大學熱能研究所呂燦教授就開展了我國熱泵的最早研究。目前,國內的清華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建筑大學、天津商學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等多家大學和研究機構都在對地源熱泵進行研究。其中清華大學經過多年的研究在多工況水源熱泵領域已經形成產業(yè)化的成果,建成數個示范工程。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沈陽市已有119個建筑項目采用了地源熱泵技術供熱,總供熱面積達313萬平方米。北京一共打了200多口地熱井,現在已經投入使用的有100多口。美國能源部和中國科技部于1997年11月簽署了中美能源效率及可再生能源合作議定書,其中主要內容之一是“地源熱泵”,該項目擬在中國的北京、杭州和廣州3個城市各建一座采用地源熱泵供暖空調的商業(yè)建筑,以推廣運用這種“綠色技術”;湘潭市利用政府門前的湖水為機關大樓空調供能;大慶試行利用油田采空區(qū)回灌水的地源熱泵系統(tǒng)。地源熱泵現在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四、地源熱泵的市場發(fā)展前景
2005年在國家《節(jié)能中長期專項規(guī)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快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利用。2006年1月1日起國家頒布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就明確表示,國家鼓勵各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參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fā)利用。目前國內多座城市已經推廣使用此產品,北京就于2006年6月5日印發(fā)《關于發(fā)展熱泵系統(tǒng)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通知鼓勵發(fā)展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的熱泵系統(tǒng),并且政府每年給予投資支持和補助;內蒙古呼和浩特、山東濱州等地把地源熱泵作為重點推廣項目;建設部將重慶市列為地表水熱泵技術示范城市,重慶正在計劃利用長江水為冷、熱源為全市一億平方米的建筑提供能量;從2006年9月13日開始,沈陽市決定將大力推廣這項先進技術及其所帶來的全新供熱方式。
鐵路、電力系統(tǒng)也在行業(yè)內的基建項目中推廣地源熱泵技術。國家擬將西安市及深圳市列入“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規(guī)?;瘧贸鞘械氖痉丁?,如果正式批準,對于在建筑中廣泛使用地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國家將在每平方米給予一定的補貼。另外,上海也出臺了地源熱泵國家補貼政策。山東省也出臺了推廣的地源熱泵空調技術,還有湖北、福建、浙江、黑龍江、山西等地均在推廣此技術。
可以預計中國的地源熱泵市場前景廣闊。之所以對中國的地源熱泵市場發(fā)展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一方面是為社會節(jié)約常規(guī)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國內外大趨勢;另一方面,我國具有較好的熱泵科研與應用的基礎,國內多家科研院所等單位曾多次召開全國性的有關地源熱泵技術發(fā)展與應用的專題研討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充分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運行經驗的基礎上,在各級政府的有力支持下,中國的科技界與企業(yè)界攜手共進,依靠自己的力量完全有能力在不長的時間內開拓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地源熱泵產業(yè)。
五、結束語
“在《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之后,可再生能源利用將成為一個新的亮點,我國很快將成為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利用第一大國。”地源熱泵技術將成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一個主力軍,它已經在全國城市級區(qū)域逐漸推廣應用,必將成為我國城市經濟發(fā)展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不過,地源熱泵的廣泛應用,還需要更多的各個專業(yè)各個領域的人來共同努力共同配合,從政府政策、主機設計制造、系統(tǒng)的設計和運行管理等各個方面都來共同參與。只有這樣,地源熱泵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其作用。